中西部地區應“有保有壓”用好天然氣
2013-11-06 10:45:28 來源: 國際燃氣網 總瀏覽:127
中西部地區即將迎來天然氣大發展時期,要用好天然氣,可以學習先行者沿海城市的經驗。
江蘇省能源局局長陳勇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江蘇省正在按照國家產業目錄調整的要求,逐漸改變天然氣在各個板塊中的使用比例,將天然氣用到服務民生、高效和對環境保護作用明顯的領域,如城市燃氣、交通運輸等,并減少在天然氣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江蘇曾經是西氣東輸一線最大的目標市場,下游相關產業紛紛改用便宜的天然氣,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江蘇戚墅堰電廠廠長陸志清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如果年用氣量能夠達到江蘇省發改委核定的3500萬立方米,將能夠實現盈利,但受到天然氣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作為可中斷用戶的電廠可能面臨限供的風險。
不只發電廠,即便是城市燃氣公司,如果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對相關企業的經營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一現狀提示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發展相關天然氣產業,需要既算環保賬又算經濟賬,特別是在天然氣價格還將繼續上調的背景下,用好天然氣考驗地方政府的智慧。
今年7月中旬,全國各地的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后,在交通運輸業還有一定的經濟性,但在另一些工業用戶,如發電廠等,在同等熱值下,煤炭的價格是天然氣價格的三分之二,不再具備經濟性。
在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江蘇,省發改委正計劃通過地方財政收入補貼一些對民生和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但對于財政收入相對較少的中西部地區,并不具備效仿江蘇的條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實施階梯氣價,抑制住不合理的天然氣需求。
未來,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對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倒逼機制,差別化氣價有可能在差別化電價之后實施,中西部地區應研究產業政策,做好相應規劃。
對比中國天然氣供應量和需求的增速,天然氣在一定時期內依然是稀缺產品,客觀上存在如何約束性地使用資源的問題,必須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并引導天然氣向符合民生要求的產業發展,做到“有保有壓”地發展天然氣。
中西部地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學習江蘇經驗,提前對天然氣在各個產業中的布局進行規劃,協調各相關產業改用天然氣的進展,特別是對一些對環境污染較大卻又不是國家鼓勵發展天然氣的產業,如陶瓷、玻璃產業,控制其有節奏地改用天然氣;對中央鼓勵發展的,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產業,如城市燃氣等,著力于提高天然氣使用效率。
上一篇:西氣東輸沿線各地“搶食”天然氣
下一篇:黎平投資3億元建城市燃氣工程